82 歲的石奶奶咳嗽大半個月了。胸悶、氣促,又因常年患風濕性關節炎,走兩步路就累得慌,有些喘不上氣。
最近村里出現咳嗽癥狀的人很多。村衛生室里頭坐滿了候診的村民,鄉衛生院增設的病床甚至擺到了走廊上。尤其是住院的人里,有 80% 以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像石奶奶一樣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如何做好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近日,來自湖南湘潭市長城鄉的衛生院院長袁友明出現在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在這個場合,基層代表的亮相是極為罕見的,被作為全國農村防控范本推介的長城鄉究竟情況如何?1 月 9 日,瀟湘晨報記者實地探訪湖南長城鄉。
" 柳醫生,你這里有這個藥嗎?" 長城鄉衛星村衛生室門口,82 歲的石奶奶老遠就晃著 " 感冒靈顆粒 " 的紙殼子包裝,向村醫柳良清詢問。
石奶奶前段時間才從鄉衛生院出院,她是典型的有基礎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既往有腦梗、心梗病史,還有風濕性關節炎,走路也不利索。好在經過治療,石奶奶肺部感染并不算嚴重,住了十多天后出院了。
" 不用擔心,剛恢復是有些喘不過氣,多休息。" 柳醫生說。送她離開衛生室時,他又囑咐石奶奶多補補鈣,對腿腳有好處。
某些早晨,衛星村衛生室門口會經過一些趕路去上班的男女。他們朝村醫打招呼:" 柳醫生,我媽這兩天說身上痛,麻煩你有空去看下咯。" 遇上腿腳不方便的村民,柳醫生也會配好藥送上門去。
" 比如說這位石奶奶,有基礎疾病、年齡超過 80 歲、又是獨居,屬于我們村的重點人群。" 柳醫生介紹。目前,鄉衛生院對重點人群實行動態管理,要求每周對紅色和黃色人群至少隨訪三次以上。
12 月的疫情高峰期,柳醫生接到的村民問診電話是平時的好幾倍,衛生室里也坐滿了候診的村民。" 村民隨時可以聯絡上家庭醫生,一旦我們評估衛生室救治能力有限,就會直接送到衛生院治療,甚至聯系醫聯體醫院轉診救治。" 柳醫生表示。
緊密型醫聯體機制提供有力保障
柳醫生提到的 " 醫聯體 ",指的是一個區域內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鄉)衛生院組成的醫療聯合體。2020 年 2 月,長城鄉的 " 醫聯體 " 模式也曾作為典型經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被點名推介。
在 2020 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曾有十多位醫護人員駐衛生院開展醫療服務。而在 2022 年末的這場疫情考驗中,長城鄉衛生院則完全憑靠自己的能力迎戰第一輪疫情高峰期。" 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造血功能’齊全了,也就不用上級醫院常駐院里來‘輸血’。" 院長袁友明表示。短短兩年多,衛生院職工從 30 余名增加到 100 余名。" 目前我們已經儲備了充足的新冠感染醫療救治人才,全力保障就醫需求。"
" 一天一調整。每天都在迎接新的狀況和挑戰。" 周水明告訴記者。12 月的接診高峰期間,長城鄉衛生院每日召開調度會,根據診療情況即使優化就診流程,擴充發熱診室 4 間,病床由原來的 65 張增設到 94 張,保證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醫聯體機制仍為長城鄉提供了有力的治療保障。12 月以來,衛生院 80% 以上的感染者都有基礎疾病,這其中一旦有患者轉成重癥,順暢的轉診制度能在第一時間將患者送往上級醫院接受治療。
結合特色療法,盡最大可能防止輕癥轉重癥
長城鄉衛生院還有一大特色,即中醫藥治療。
在 12 月 7 日新的疫情防控措施發布后,預見到即將到來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就診高峰,長城鄉衛生院立即將原有的中醫館調整為了 " 新冠中藥治療門診 "。據副院長劉仕波介紹,衛生院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的診療指導意見,推出了 " 預防方 "、" 退燒方 "、" 治療方 " 三個特色中醫治療方案。
李爹爹 90 歲了,有著冠心病等基礎病,因肺部感染在衛生院住院六天后出院了。據醫護回憶,李爹爹突感胸悶,由同住的小兒子送到了衛生院。由于救助及時,血氧在治療后很快回升,并配套吸氧、霧化等治療用藥后,炎癥逐步消失。1 月 9 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又來到了犁頭村,對李爹爹進行回訪,記錄他康復后的健康狀況。
" 應該說是我們平時的工作都做在了前面、走在了前列,才能在應對新挑戰時,扛得住壓力,保衛住健康。" 袁友明稱。下一步,衛生院仍然將結合 " 基層扁平化治療 ",分片包干、包戶到人,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 " 紅黃綠 " 分類管理,全力保障老百姓的身體健康。
瀟湘晨報記者曾羽璇 見習攝影記者肖天健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